v
Search
Advanced Search

Publications > Journals > Medical Research & Publication > Article Full Text

  • OPEN ACCESS

认识期刊(副)主编对论文发表有帮助吗?

  • Zili Zhai
 Author information
Medical Research & Publication   2018;4(4):173-173

doi: 10.14218/MRP.2018.077

小编有个同行,非常敬业,每次与人聊天时谈论的主题离不开实验、论文和期刊,时不时也会聊到某个期刊主编或副主编。作为期刊主编或副主编,一般有自己的实验室和研究课题,也经常参加(学会的)学术会议,所以认识的同行不计其数。那么认识期刊主编或副主编,是否对论文发表有帮助呢?答案可能因人而异。以下分享下我知道的几个投稿案例。

很久以前小编有篇短文,导师要求投到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期刊。原因有二:一是期刊的副主编是导师熟悉的,导师以前就在副主编的科室做博士后。投稿前,导师刚刚邀请副主编参加了一次研讨会,之后副主编应邀参加了家庭聚会;二是论文里的实验模型源自于副主编及其同事的论文,只是研究方向不同而已。前一天下午投稿,第二天一早,就看到副主编给导师的信,内容公私分明,先寒暄了一下家常,感谢导师研讨会的盛情款待,之后点明论文的诸多不足,同时表示与所投期刊的要求尚有距离,所以不再进一步考虑外审。导师也没有说什么,转投另一个专业对口的期刊,之后论文很快接受了。可见,认识(副)主编对论文发表的益处是有限的,相对而言,投稿到一个对口的期刊更为合适。

再举个例子:以前实验室有篇稿子投到一个很受欢迎的综合性期刊,审稿人的评议意见很多,其中包括建议补充几个新的数据。因为一时半会没有得到要求的数据,于是导师建议,不用补充实验了,将稿子原封不动换投到其他期刊,一个业内知名期刊,而且其影响因子比之前所投综合性期刊的还高一些。结果,没有任何评议意见,论文直接接受了。此案例说明什么?或许是期刊换了,或许是运气好,拟或是遇到了对论文质量要求宽松的审稿人?再或许期刊与实验室已建立某种信任关系或默契?也有可能是受惠于该实验室先前在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?这些可能性都不能排除,但不可否认,给论文挑选一个门当户对的婆家是非常重要的。

但凡事不能一概而论,找对期刊也好,掺入人情因素也罢,更重要的还是论文的学术水平和写作质量决定其最终命运。小编认识一位教授,聪明、活泛并且已发表不少高质量论文,同行内混得如鱼得水,与业内几个期刊的主编和副主编有交往,且与一个学会期刊的副主编还是师兄弟关系,因此投稿时自然优先考虑这些期刊。后来教授投给学会期刊的两篇论文,一篇一修后被拒;一篇经过大修、小修后才接受,可见熟人关系加之专业对口并不能保证论文被轻易接受。

回到开头提出的问题,认识期刊主编或副主编,对论文发表有益处吗?或者更直接的说,熟人是否享有优越条件,在论文发表上占些便宜?答案是不能百分百肯定或否定,要看具体情况。我的理解是,如果你的论文质量明显高于期刊论文的平均水平,认识与不认识都无关紧要,论文基本能够接受;如果你的论文质量明显低于期刊论文的平均水平,这种情况认识与不认识也没多大区别,论文接受的可能性低很多;只有你的论文的质量达到期刊论文的平均水平时,或许能受到点照顾,论文发表的可能性大些、容易些,人情分哪儿都有,但给你不顾论文质量直接开绿灯放行的可能性不大。

期刊有套完整的审稿系统,期刊(副)主编及编辑都身在其中,必须遵守期刊的最高准则,维护期刊的声誉。一般依据审稿人的建议做出适当的决定,但也可能不经同行评议,独立做出判断,如稿件研究领域不符合期刊要求、研究模型有明显缺陷或论文组织混乱等。无论如何,因为熟人或朋友的缘故,期刊(副)主编自行降低标准、丧失原则,将你或他人的稿件游离于审稿系统之外的可能性微乎其微,除非置期刊声誉和招牌于不顾。果真,久而久之,期刊对作者的吸引力下降事儿小,期刊生存将是个问题。反过来,作者投稿时也不要过于考虑人情成份,不能指望投机取巧、妄图走捷径,应该尊重和遵守期刊的审稿程序和标准,共同维护一个良好的学术环境。

  • Medical Research & Publication
  • pISSN 2475-7500
  • eISSN 2475-7543
Back to Top

认识期刊(副)主编对论文发表有帮助吗?

Zili Zhai
  • Reset Zoom
  • Download TIFF